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靠通稿吃饭的记者是最没出息的记者?​

时间:2024-11-02 11:0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8 次
靠通稿吃饭的记者是最没出息的记者?​ 湃客:南方传媒书院 2020-09-30 06:29 专业记者是否该依靠通稿?作者:张迪、陈安庆、陈英来源:南方传媒书院导读:1.依靠通稿的记者,太没出息2.必须要按照宣传要求发通稿3.照抄照搬很多部门的稿子,令人心生鄙

靠通稿吃饭的记者是最没出息的记者?​

湃客:南方传媒书院 2020-09-30 06:29

专业记者是否该依靠通稿?

作者:张迪、陈安庆、陈英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导读:

1.依靠通稿的记者,太没出息

2.必须要按照宣传要求发通稿

3.照抄照搬很多部门的稿子,令人心生鄙夷

4.面对外来通稿,记者怎样才能正确使?

1.依靠通稿的记者,太没出息

近年来,在媒体行业,“记者”这个职业,越来越不被看好,而且还无缘无故招致很多人的讨厌,很多人都在思考原因何在。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依靠通稿的记者,太没出息”。

4月底,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陈寅在青年员工代表事迹报告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还是等通稿来改改就见报,遇到困难就找由头,受到挫折就埋怨别人、打退堂鼓,这样的员工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没有前途的。”

的确,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事件:

三八妇女节当天,在湖北的一场官方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巾帼奋斗者”代表,新华社湖北分社廖君讲述了亲身参与抗击疫情的光荣业绩。在2个月内,她共采写各类公开稿件500多篇,内参报道90多篇,被同事称为“铁人”。

但不少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原因是她在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写的两篇报道,分别是,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发现的多例肺炎病例为病毒性肺炎 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2020年1月1日,《8人因网上散布“武汉病毒性肺炎”不实信息被依法处理》,来源于武汉市公安局的通报内容。

后来事实证明,两篇报道均与真相不符,遭到舆论声讨。

至于说到廖君该不该表彰,如果仅仅是用稿件数量来衡量,而不去看内容质量,是非常不妥的。

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

的确,很多新闻行业的记者,为了乘一时之快,为了追逐名利,抢时间先机,不顾内容真伪,就对通稿全盘接收。

要知道: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准确则是真实的基本保障。但是,在使用通稿时,很多记者已经忘记了这个道理。

由此引发的舆论风波,都会训斥,依靠通稿、并没有进行真实调查的记者是没出息,同时,还有一些跑口线的记者、平庸记者都是靠通稿吃饭,而不是靠实力和事实说话。

有人说:通稿是慢性毒药,让媒体工作者渐渐失声。

依靠新闻通稿的记者,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木桩,内心空洞,华而不实,若是褪去了华丽的外衣,便漏出满身脓包。他们不再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中的笔去记录新闻现场,成为一群没有灵魂“喂养动物”。

2.必须要按照宣传要求发通稿

2020年1月1日,电影《特警队》主创来哈尔滨路演,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新晚报》记者高云没能入场,一周前,她被工作人员踢出了媒体微信群。

这个微信群是电影出品方北京文化(全称“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哈尔滨的媒体工作群。工作人员王某告诉群里的记者“以通稿为准”。“通稿”,即主办方事先写好的宣传稿。

高云不同意,就被王某移出了群聊。两人沟通失败。

在《南方周末》的文章底下,也涌来大量记者评论,认为这并不是个例子。

“新闻通稿”起源于美国,原本是一些新闻通讯社的“专利”。

新闻通讯社在采访到重要新闻后,会以一种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全国的媒体,媒体再转发该新闻。

发展到现在,很多企业在对外发布新闻时,为了统一宣传口径,也会组织新闻通稿。新闻通稿是一个传播术语,一个圈内人耳熟能详不言而喻、圈外人耳生不详言而不喻的名词。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高校宣传和公关团队,为了统一口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一种客观、真实、官方的文体进行整合,形成的一篇没有任何修饰的新闻消息稿件,就是新闻通稿。

有时候,宣传方为了达到相应的宣传目的,为了更好的控制媒体,使媒体成为他们的工具,为他们所利用,则严格要求记者必须要按照他们给的内容进行发文,此时,记者已经失去了选择权,只是服从。而在新媒体领域很多口碑营销已经成为目前电影、电视行业的标配,用水军刷豆瓣评分、请微博大V背书、在垂直类公众号投放软文、抖音活动,去年底才开始兴起的直播卖票......

因此,新闻通稿还是会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播,为了达到所谓的宣传要求。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有人训斥依靠通稿的记者没出息,都是吃软饭。另一方面,宣传方则不买账,强制要求按通稿行事。这……

在高云的文章里提到:

越来越多的演员、歌手的采访也会要求 “ 审稿 ”,而且不仅是核对报道内容无误,艺人团队甚至会逐字逐句的改稿,确保每一句话都是 “正能量”,恨不得把所有报道改成“通稿” 。纵然 “通稿”铺天盖地,可观众的思想能被操控吗?如果业务不行,“控评”再厉害、“数据”再漂亮,恐怕也是“皇帝的新衣”。

媒体之路,谈何容易,该如何看待通稿,作为记者,也是难上加难,还需仔细思量。

3.照抄照搬很多部门的稿子,令人心生鄙夷

媒体里一般都会有专门跑口的记者,工作任务即是对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各行各业。

跑口记者每天还要面对的还有来自自己所对接单位的“新闻通稿”。

稿子都是由单位安排专人写好,内容不外乎开了什么会议、出台了什么新规、干了多少实事,抑或是对突发事件的通报、说明。

在遇到很多官方出台的新闻政策时,很多记者会对于这些主管部门给出的稿件进行全盘接收,不加修改、原封不动的进行发布,因为非原版可能会让发布单位的领导看着不高兴,甚至是震怒。严重的话,记者还会遭到对接单位的封杀。

但另一方面,记者因为对于通稿的全盘接收也遭到很多部门的鄙夷,甚至遭遇不幸。

曾在奥运会前夕,某著名国际运动品牌向帝都几个远郊区县的几所偏远小学捐赠了一批运动鞋,作为主办单位的该品牌中国公司就发布了一个通稿。

收到通稿,记者就进行了日常的通稿化操作。

稿子刊发后没俩小时,主管部门的电话就打进了那家媒体:你丫自己仔细看看那个稿子!

稿子里有一句话赫然蹦出: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北京的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生还没有鞋穿……。

事后多年,那个总编仍心有余悸:我当时差点没坐地上!这里是北京,居然还有小学生没鞋穿!这不就是故意抹黑嘛!

事后查发现,刊发稿即邮箱稿原文,记者连看都没看一眼就发了。

记者、编辑均吃重罚,总编嘶吼:你首先是我的记者,其次才是跑口的记者!你的工资是我开的!连带着其他跑口记者,被骂了个七荤八素。

那些单位能把通稿写成这那样的高智商者,在私下活动能力也“不容小觑”,这也使得表面光鲜的跑口记者暗地里遍体鳞伤。

……

首先,究竟是否该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官方给出的稿件?第一,因为官方的口径比较准确无误,新闻来源属实,可以进行适当引用。不是所有的饭都是一口能够塞得下的,引用文章也是,要视情况而定来引用多少。

其次,记者引用时是否该署名,这个就要看引用内容的多少而定,但,无论任何数据和内容都是要讲究出处和来源的,信息来源一定要标注,这样才能够有公信力和说服力。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写上自己的名字来邀功请赏,欺骗读者和用户,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

因此,面对官方给出的信息,一方面,记者要权衡内容的准确性和必要性来决定引用的多少。另一方面,既然有所引用,就需要标注来源和出处,做到文章内容真实可靠。同时,还要继续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做到实事求是、对新闻事实负责。

4.面对外来通稿,怎样才能正确使用?

(1)前期谨慎把关,采访核实,注明信息源

记者要转变传统观念,将通稿尤其是其中的核心信息纳入核实、质疑的视野。官媒发布官方通报做权威发布,需要谨慎审核把关,要立足核实和甄别“官谣”,官谣同样会谣翻政府公信力,消解官媒话语权。官方单位、内设机构对外公开发布的内容,到媒体这里,也要过脑子,走心的甄别和小心发布,要有判断力和审核能力,特别是要做印证把关。

如果非要发布,一定要注明来源,信息源头是谁交代清楚,不要代人受过,替人站台背书,不当冤大头,背锅侠。如果有偏差,也会背负责任,遭遇舆论声讨,所以若官方通稿一定要发,要做采访核实工作,注明信息源头,谁说的,谁负责。官方发布中要有多信息源,证据交叉佐证,形成证据链,外来的通稿和通讯员文章,能不署名的,最好不署名,即使署名也要做采访核实。对于各大媒体使用官方发布,建议最好单独由官方通讯员作者单独署名发布,文责自负。

官方发来的信息通稿只是素材和线索来源,需要专门媒体补充采写核实,不能仅仅改个标题,署上自己大名发表了事,如果出了问题,是否要担责?到了那个时候,委屈、喊冤是没用的,因为并没有尽到一个专业媒体从业人员,应该有的审核把关这一基本职能,不能为了给自己赚一点稿分,就什么稿子都要发,都要署上自己大名,充当自己工作量,来完成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如果那样当记者,未免也太不专业、太不合格了。 

(2)后期要持续关注,对报道负责

已退休的新华社老记者顾万明(1982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加入新华社,2011年退休于广东分社)对廖君事件评论道:

“你的报道有消息来源,是部门意见,错了由消息来源承担责任;但事后你总应该有时间对发生在武汉的如此重大的疫情作调查。你工作、生活在武汉,那时武汉群众都关注此事了,你不会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就像人家说的,你只要走几家医院,到医院现场看一看,就可以知道多少病人了;再采访几个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你就可以作出结论了。可惜你错过了宝贵的反映真实情况的时机。”

也有人认为不能苛责廖君,因为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有发布政府部门声明的职责,记者不发是失责。

为了防止官方发布失实信息,有些地方很早就出台了相关文件。据2013年11月30日新快报报道,广东省下发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发布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发布谁负责,对严重失实、误导公众,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官方发布失实信息误导公众也要追究部门和人员责任。也就是说,官方若以新闻通稿等形式发布失实信息,也要被追究责任。

公众对官媒的信任,是出于官媒政治身份的信任。官方的有关单位并非从事专业的新闻工作,相较于媒体,他们是业余选手,而官媒的负责人和采编人员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所以要比他们更心细、更审慎地帮助排雷、避险。

新闻工作者在追求发稿速度的同时不要忘了新闻的本质,追求真实,要对自己的报道负责,对人民负责。

到底是依靠通稿呢,还是拒绝和通稿同行,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通稿,有时,为了信息准确是需要通稿的参与,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事件的最新进展和事态变化。一味的指责依靠通稿的记者没出息和要求记者必须使用通稿都是不可取的,说到底,只有真相,才是王道!

社会需要真相,如果只做正面报道,那不能算做记者,只能称之为广告人。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是做新闻最好的时代,平台多样,题材丰富。同时,又是做新闻最坏的时代,因为诸多可以想见和看得见的原因,真正媒体人关心的、能记录这个大时代的内容很遗憾没办法呈现,这也是整个媒体行业的煎熬。

主要还有媒体自身的惰性使然,作为媒体人没有真正的新闻敏锐度和良知,以热点和点击率为王道,为了区区点击率啥恶心事啥恶心言论都写,真的是愧对于“无冕之王”的称号。

记者这个职业本来就有其光芒万丈的一面,也有其晦暗无法言说的一面,很多有记者证的记者,做的其实不是记者的事,反而使很多普通人在微弱的发声。记者,应该在哪里都是被尊敬并称道的,应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7-06 08:07 最后登录:2025-07-06 08:07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