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走的是碑帖结合之路,尤擅楷书、隶书和行书,偶作草书、篆书,亦可一观。其楷书大致有两种风格:其一,是“颜筋柳骨”的唐楷,横细竖粗,抑扬顿挫,棱角分明,攲侧相倚。如《求气应声》《浙江省田赋一览表》《拨开云雾方见天日》等;其二,是受北朝元魏书风尤其是《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魏碑一路的影响,字形或瘦长,或宽博,结体以奇为正,用笔斩钉截铁,笔锋犀利豪放,给观者以蓬勃向上之气,体现出深厚的笔墨功底和内蕴所在。如《经济学报》《西华经济》《百年树人》等作品。马寅初的隶书,取法正脉,笔笔中锋,《曹全》《乙瑛》《礼器》等经典汉碑的痕迹与气息若隐若现,初看似波澜不惊,散淡无奇,实质外表温润而内含锋芒,尤其是运笔细腻,变化丰富,不落俗格,有的作品还颇得汉简帛书之趣,笔画圆劲,质朴古雅。《乐庵室》《银行期刊》《经济匡时》及为“中华人寿保险协会”题词等都是其不同时期隶书的代表作。行书作为实用性书体,他写得比较多,且常见于手札、文稿、题签一类。马寅初的行书内容也多为实用文本,无论是题字题签,还是信札手稿,都在随意中透出一股韵度高古、骨势洞达的气息,且带有明显的碑意,如《经济学报》《经济杂志》和为怀集县图书馆题词等,都是碑帖融合的精品。尤其是他为漆树棻题写的书名《经济侵略下之中国》这八个字,用笔厚重,结体取苏(东坡)字的“扁”势,整体略呈左倾,特意强化“捺”笔:逆锋起笔,中驻而右行,末端蹲锋而平出后即上扬,收笔处棱角分明,笔势开张。马寅初是性情中人,但其作书却以正书为主,很少写草书。但要么不写,一写就激情四溢,一泻千里。如他应同窗彭用仪之嘱写下的《临江仙》上阕,颇得“草圣”张(旭)、怀(素)之意,点画纷披,笔势延绵,率意驰骋,时见飞白,形章如卷,满纸云烟,见情见性。无独有偶,《中国战时经济志》题签也是其唯一可见的篆书作品,金文篆法,秦简结构,浑然一体,新意自出。 [3]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