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江苏省 文丨陆弃 近年来,中印关系跌宕起伏,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的博弈,堪称一场暗潮涌动的较量。从2020年起,印度以“安全风险”和“数据隐私”为由,封禁了上百款中国App,给中国科技公司在印度的扩展带来了重创。然而,令许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被禁的中国App并未彻底退出印度市场。近日,《今日印度》报道指出,至少已有36款中国App悄然回归,且这些App不仅重新出现在印度的Google Play和Apple Store中,还包括如芒果TV、优酷、淘宝、探探等曾经被封杀的热门应用。这一现象表明,印度在试图封锁中国科技影响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策略性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博弈? 显然,印度在实施这些禁令时,并未考虑到中国科技公司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印度政府对中国App的禁令不仅未能如愿完全奏效,反而在某些方面倒成了“事与愿违”。这些重返印度市场的中国App并非简单的“卷土重来”,其中有着更加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首先,部分中国企业在回归印度时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例如,希音(Shein)通过与印度信实集团合作,改变了自己的进入路径,以符合印度政府的安全和数据隐私要求。印度政府要求,希音在印度所有用户数据必须储存在当地,以确保中国母公司无法接触到这些数据。这一举措显示出,印度在不断加强本土数据保护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来推动经济发展。对于印度而言,虽然安全考量依然存在,但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同样是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印度的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面临瓶颈,迫使其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投资限制。在2023-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中,印度明确指出,吸引中资对于提升本土制造能力、推动出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长期以来是印度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印度的对华贸易赤字持续增长,这一现实使得印度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矛盾:在强烈的安全忧虑与经济需求之间做出选择。 展开全文
更进一步,印度内部关于是否解除对中国投资限制的讨论不断升温。尤其是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指出,印度应当像美国和德国一样,对中国投资持开放态度。印度经济委员会主席潘那加利亚也公开呼吁,放宽对中国的投资限制,承认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重要一环的地位。这一系列言论表明,印度政府正在悄然调整其对中资企业的态度,试图从中国的经济崛起中获取更多的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印关系有所升温,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摩擦有所缓解。彭博社11日的报道指出,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印度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在制造业、半导体芯片和仿制药等关键领域,印度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加深。若新德里想要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与中国的合作显然不可或缺。这也解释了为何印度在关闭中国App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虽然有着对中国投资的需求,但在政治层面,尤其是在边境问题上的对抗依然没有松懈。尽管2020年双方在边境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协议,但信任缺失、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双方对国际秩序的不同认知,依然让两国在某些领域难以彻底打破僵局。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兰在近期会议中表示,取消对中国投资的限制“不会很快发生”,这也透露出印度在调整政策时的谨慎态度。 中印之间的这场博弈,究竟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寻找平衡,还是政治利益的较量?可以说,印度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非常复杂。它试图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国内政治三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但现实远比它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中印关系的“解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两国在多个层面的深刻调整。 对于中国来说,重返印度市场并非简单的利益回归,而是一场战略性布局。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回归,反映了中国科技行业的强大竞争力,也表明中国企业已经拥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任何政治障碍。无论是数据存储、技术创新,还是市场运营,中国企业都在不断优化自己的策略,以确保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站稳脚跟。 印度的对华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尽管中印之间依旧存在许多分歧,但从经济层面来看,双方已经在寻求更多合作的空间。印度在吸引中资、放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等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开放姿态。而中国也在通过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影响力,逐渐重塑自己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中印关系的未来,充满了更多可能性,但无论如何,政治博弈、经济利益与安全考量依旧将是主导这场博弈的三大核心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是否能够克服内外部压力,在中印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